冬至,是我國農歷中的一個重要節氣,與夏至一樣,是使用“土圭”測定而出的,屬于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定的一個,今年冬至為12月22日。
作為中國最古老的節氣之一,冬至日地位十分重要,曾有“冬至大如年”的說法。據記載,周代以冬十一月為正月,以冬至為歲首過新年,也就是說,周公選取的是經土圭法測得的一年中“日影”最長的一天,為新的一年開始的日子。一直到秦,以冬至日當作歲首不曾改變。至漢代初期依然如此,《漢書》有云:“冬至陽氣起,君道長,故賀……”也就是說,人們最初過冬至節是為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。古人認為自冬至起,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,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,是大吉之日。因此,后來一般春節期間的祭祖、家庭聚餐等習俗,也往往出現在冬至。
自漢武帝施行夏歷之后,冬至日被稱為“冬節”,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“賀冬”,官方例行放假,官場流行互賀的“拜冬”禮俗。《后漢書》中有這樣的記載:“冬至前后,君子安身靜體,百官絕事,不聽政,擇吉辰而后省事。”所以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,軍隊待命,邊塞閉關,商旅停業,親朋各以美食相贈,相互拜訪,歡樂地過一個“安身靜體”的節日。魏晉六朝時,冬至稱為“亞歲”,民眾要向父母長輩拜節;唐、宋時期,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,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,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。明、清兩代,皇帝均有祭天大典,謂之“冬至郊天”。宮內有百官向皇帝呈遞賀表的儀式,而且還要互相投刺祝賀,就像元旦一樣。
如今的冬至雖然沒有曾經那般隆重,但依舊保存著各式各樣的習俗。冬至最常見的習俗便是吃餃子,俗話說:“冬至到,吃水餃。”這種習俗,是因紀念“醫圣”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。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、冬至長線面的習俗。當然也有例外,如在山東滕州、東平、汶上、曲阜、鄒城,冬至習慣叫做數九,流行過數九當天喝羊肉湯的習俗,寓意驅除寒冷之意。
上一篇:風電行業潛力巨大 陸上風電唱主角
下一篇:中低速磁懸浮初體驗,安全舒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