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當太陽到達黃經285°時為“小寒”,“小寒”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倒數第二個。與大寒、小暑、大暑及處暑一樣,都是表示氣溫冷暖變化的節氣。今年小寒于1月6日。
俗話說,冷在“三九”小寒位于隆冬“三九”前后,是一年中最冷時段開端。小寒結束后,全國大部分地區溫度驟降,一派嚴冬景象。
有些地區小寒甚至比大寒更冷,因此有“小寒勝大寒”之說。“小寒、大寒凍作一團”和“街上走走,金錢丟手”兩句古代民間諺語,都是形容這一節氣的寒冷。而之所有是叫小寒而非大寒,是因為此節氣起源于黃河流域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說“月初寒尚小,故云。月半則大矣”,就是說,在黃河流域,當時大寒是比小寒冷的。又由于小寒還處于“二九”的最后幾天里,小寒過幾天后,才進入“三九”,并且冬季的小寒正好與夏季的小暑相對應,所以稱為小寒。位于小寒節氣之后的大寒,處于“四九夜眠如露宿”的“四九”也是很冷的,并且冬季的大寒恰好與夏季的大暑相對應,所以成為大寒。
從小寒起每隔5天分出三候:“一候雁北鄉,二候鵲始巢,三候雉始雊。” 古人認為,候鳥中大雁是順陰陽而遷移,小寒時節陽氣已動,所以大雁開始向北遷移;北方到處可見到喜鵲,并且感覺到陽氣而開始筑巢;第三候“雉鴝”的“鴝”為鳴叫的意思,雉在接近“四九”時會感陽氣的生長而鳴叫。
由于小寒靠近“三九”,年味漸濃,人們開始忙著寫春聯、剪窗花,趕集買年畫、彩燈、鞭炮、香火等,陸續為春節作準備。飲食上,涮羊肉火鍋、吃糖炒栗子、烤白薯成為小寒時尚。俗語說的“三九補一冬,來年無病痛”,說的就是小寒時期吃羊肉進補的風俗。